2011年,有一部讲述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·贝尔福特生平的电影广受好评,在剧中他被称为"华尔街之狼",曾在三分钟内赚取1200万美元。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,京东掌门人此次的性侵风波导致的股价大幅下跌,有财经评论员直言,各类做空机构至少能从京东手上赚走10亿美元。
至于为什么说京东是被做空机构盯上了呢?主要有以下两个疑点。
1、做空在美国的资本市场由来已久,诸位还记得在此次明尼苏达州事件前,刘强东曾卷入澳大利亚女模特性侵事件的风波吗?事实证明,只要是跟性扯上关系,就是最快速也是代价最低的能获得关注。
这也是华尔街资本一贯的伎俩:炒作丑闻,拉低股价。
2、每次爆料的时间线都和京东股价息息相关。
自9月初"刘强东性侵"事件爆发以来,京东累计下跌35%,市值缩水150亿美元。前段时间,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京东股价,一度跌到了19.27美元,市值为278.8亿美元,已低于四年前上市首日收盘价,距离破发仅一步之遥。
京东股价下持续跌时,基本没有新瓜,一旦反弹,就会出现新的爆料。例如刚刚得到喘息的京东股价,就有媒体将章泽天变卖婚房的新闻大书特书,其实这套房子,早在去年就开始挂牌出售,并不是因为此次事件。背后将旧新闻再炒作出来的人,不可谓没有心机。
其实,这种做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。早在2015年时,德国大众曾经因为尾气排放造假事件被责令召回大量的车辆。起因也是美国率先公布德国大众公司利用软件设备作弊,规避排放标准,而后掀起轩然大波。华尔街资本一拥而上,大众汽车股价两天暴跌37% 市值蒸发2千亿人民币,加杠杆的做空基金一下子赚得钵满盆满。
事实上,在美国主导发酵这件事情之前,已经有工程师在2012年写了大众柴油车在高速公路上排放水平远远超标的研究报告。并在2013年5月公布在论坛上,但没有激起太多水花。
利用企业掌门人负面消息进行丑闻炒作,是资本市场屡见不鲜的"做空"手段。在价高时抛售,价低时买进,赚一笔中间差价,毕竟事后无论是证明消息为假还是别有隐情,股价基本都会调整回来。
当然了,刘强东也很可能没管住自己的下半身,给了对手可乘之机。此次京东的遭遇,值得所有中国企业人提高警惕。